查看原文
其他

儿童节,半城FM重读民国老课本

女性阅读新力量➤ 半城会 2024-04-15


“儿童节,随半城重读民国老课本。即使整个世界都在催促你快高长大,半城依然希望你是快乐如风的少年。”        


这个世界刚睡醒时,没有文字也没有画面,人们下意识地用声音试探空间的边界。他们惊呼、大笑、呢喃、沉吟,与千人万物交换触碰与存在的体验。


今天,我们依然用语音勾连着天涯若比邻,用朗读揣摩着字句下笔那一刻的情真意切。


半城FM,听见你的声音。

— by  半城·赵慧文 




文丨赵慧文

本文为半城原创,转载联系编辑部


网上有一个提问:有哪些被严重低估的文学作品。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:语文课本。


上学那会儿,对语文的全部印象止于“背诵全文”支配的恐惧,还有阅读理解考题里,总是捉摸不清他的内心的周树人、周国平。

高考结束以后,摆脱了应付考试的心理阴影,居然渐渐读到了语文课本的好处。就拿入门来说吧。现在再叫我回想小学语文的第一课,印象最深的是两段歌谣。

第一段是: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,亭台六七树,八九十枝花。”6岁的时候我以为这是语文老师“越俎代庖”,替数学老师教识数。18年后,读了6年文学系的我突然发现了它朴实中的妙处。两三里阡陌小径,稀稀落落的人家晾起炊烟,树倚着亭台生得慵懒,花也开得漫不经心。一个旖旎、艰深的词汇都没派出,仅仅是最简单的汉字,排兵布阵之后,场景感堪称“简约”版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。



第二段是历史朝代编成的口诀:“唐尧虞舜夏商周,春秋战国乱悠悠,秦汉三国晋统一,南朝北朝是对头,隋唐五代又十国,宋元明清帝王休。”小的时候,一知半解、囫囵吞枣地背了这些混沌的概念,不成想这相声“童子功”式的“贯口”,为我此后的历史认知埋下了清晰了逻辑线。

先知其然,慢慢地,当你知其所以然时,再回头想想,就会有当头棒喝、茅塞顿开的惊喜。如果你现在还分不清中国历史变更的顺序,我把我的小学语文第一课,诚挚地推荐给你。

这几年,语文课本的删改引发诸多争议,经典作品的流失令人遗憾,又不禁为基础教育感到担忧。语文课本从来不只是教识文断字——语言的艺术、文学的精气神、处世之道、为人的信念感——它海纳百川。

近现代语文教育在它诞生的时候,就达到了巅峰。1912年的中国,天气日月都换了新篇。新国家、新政府、新教育、新希望。编课本的先生们,要如何引领一年级的新学生们,进入文字和思想的新世界?

1912年6月,商务印书馆发行“共和国教科书-新国文·新修身”系列课本,扉页上印着:福建长乐高凤谦、浙江山阴蔡元培、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。



浅显而不浅薄,简约又不简单。

循时可见老课本演化变通的轨迹,从早期的多为古代人物、农业社会的范文,渐融入现代昌明、科学知识、公民意识。说礼也说理,爱仁也爱人。

这些老课本大多在战乱中散佚,幸得香港《凤凰周刊》主编邓康延先生多年寻访,辑成《老课本·新阅读》一书,我们得以见到百年前儿童教育的气度。

“破万古长夜,掌一豆灯火”,邓康延说自己在故纸堆里,成了民国的孩子,他要致敬民国童年。


//

 《致敬民国童年》摘录 

民国小学老课本,那是吾国吾民推翻数千年帝制后自然生长的童年。摈弃了乡试八股,童心洋溢,清气升腾。内容从居家、处世、治事等方面取材,身边人、眼下事、常人心。无关君王权贵,崇尚公理自然。不呼口号,不居高临下,不繁文缛节。仁爱、礼义、诚信,情趣、方法、逻辑,家国之源、江山之远、永恒之义,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之中。



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。水果、碗筷、座椅皆有生趣;花木、鸟兽、山河各具性情。

皇权死、民生盛的年代不仰人鼻息,是可以“不感冒”就对那昏庸的会议主席打喷嚏。

是面对日寇千百次千百吨轰炸陪都后,重庆《大公报》一纸泰然的社评“我们在割稻子”。

是沪上一旗袍女子夹一本汉唐诗,高跟鞋昂首踏过日伪政府门前。

是军阀割据、盗匪出没的乱世,故宫国宝避难千里无一缺失。

是几所大学并作西南联大烽火穿行,荒郊野岭扎营开课为国家留下些读书的种子。

是黄埔将士给父母妻儿写了遗书,再没回来。

是远征军血浴野人山,拖着断腿也要爬回故国。

是学生喊着反迫害、要民主、要自由,走通长安街。

是世事茫茫,人心有岸;是江有峡,船有号,林有虎,啸有天。




有些年代是一卷书,读不倦。

这些泛黄的线装课本大多已七旬至百多岁,课本主人也多已过世,书却仍存体温。我翻阅他们曾经的翻阅,似觉得那堂国文才下课,古树大钟的余音里,一群孩子呼啸奔出,奔入中国悲欣交集的现代史。

历史在母语里孤独地站着,在我们的血脉里隐隐回响。与时间逆行,我共鸣着史学家钱穆所言:

“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,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以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。”

联想到一位负笈他乡的游子,回溯远逝的亲情故爱,其母语汉字的眷痛溢于言表:爱的筵席,是令人日渐消瘦的心事,是举箸前莫名的伤悲,是记忆里一场不散的筵席,是不能饮不可饮也要拼却的一醉。

与君同醉。




  / 半城荐书 / 
 

《老课本 新阅读》

著丨邓康延

  / 推荐语 /  

“破万古长夜,掌一豆灯火”,这是邓康延先生辑录民国初年小学课本成书的初衷。初读只觉得是新颖的趣味,但细细想来,如何在一个新的国家、新的制度里,引领一年级的新学生进入一个文字和思想的新世界,着实需要一番苦功。

没有任何负担,不加入意识形态,看起来自自然然,其实又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引着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。“民国年间,纵是兵荒马乱,却有人心淡定。上有信念,下有常识,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。”源头的石头会改变河流的方向,儿童教育不只是“致用”而已,它要帮助孩子,抓住生命每一刻的性情和灵感。

 

赵国君

知名文化学者


-END-



 延伸阅读 

半城FM丨法国版《当你老了》:爱情无论长短,总会有结局

半城FM丨书籍遇到音乐,就像天使找到她的翅膀

半城FM丨爱极简风的人都足够自信

半城FM丨为什么全世界都用“法国货”标榜品味

品读本丨和佛系中国青年谈“怎样看待婚外情”

品读本丨余光中:《乡愁》写了二十分钟,《守夜人》和《风筝怨》写了九十年

品读本 | 一个整容成瘾者的自白

品读本 | 《醒来的女性》:除了贤妻良母,你的人生还有一万种可能

品读本 | 诗意十足的民国小学老课本,百年沧桑,愈见纯真

品读本 | 我这一生为爱而来,爱死了,我就走了

品读本 | 不羁与潇洒,是南京女人行走江湖的筹码

品读本 | 丑到极致,成为更高层面的美

品读本 | 火爆的维多利亚到底有什么秘密?

品读本 | 阿赫玛托娃:俄罗斯诗歌的月亮谱成的《安魂曲》

品读本 | 《巨流河》:革命误我,我误卿

品读本 | 《江城》:那个看不见的中国

品读本 | 王尔德:爱,始于自我欺骗,终于欺骗他人

品读本 |《刺猬的优雅》:超越阶级和文明的爱情会有结果吗?


采 编  赵慧文 丨 美 编  陈皮糖

半城编辑部

本文为半城原创,转载联系编辑部



     点击以下 关键词 查看往期精彩文章

黄菡 | 叶檀 | 陈文茜 | 黄佟佟 | 野夫张明 | 潘知常周晓虹 | 白岩松 | 徐士进 | 裴谕新 | 薛冰 | 刘嘉李丽淑 | 金一虹 | 晋锋@一猫一艺术 | 吕莎莎 | 张默雪 | 鲁敏 | 陶向南 | 傅国涌 | 曹立群 | 于海青 | 底层放弃教育,中产过度焦虑,上层不玩中国高考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